旅店旁一棟老屋裡,日本藝術家的裝置藝術「空的粒子」靜靜地等待有緣人造訪,這兒是越後妻有「大地藝術祭」必訪景點之一。
全球規模最大藝術祭
越後妻有位於新潟南端,舉目所見盡是青翠山巒與層層梯田,爲日本主要稻米生產區,居民僅6萬多人,隨着老農凋零,正面臨高齡化、少子化與人口外流的危機。
儘管夏季炎熱,但每年有5個月以上在冰天雪地中,豪雪深達3公尺以上,正是日本文豪川端康成筆下的《雪國》。在如此艱困環境下,小旅店經歷百年風雪存活迄今,還真不容易。
3年一次的「大地藝術祭」由國際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所策畫,自2000年開辦以來,參訪人數從最初16萬人增加至逾50萬人,算是全球規模最大藝術祭。不過,籌備初期,反對聲浪排山倒海而來,當地農家更是反對,他們質疑「用藝術做社區營造?不可能吧!」「把錢花在看不懂的現代藝術上,沒有意義。」北川富朗在最初3年半里,舉行2000次以上說明會,不斷地向各界溝通,可謂費盡苦心。
9月初參訪「大地藝術祭」,在裡山現代美術館巧遇北川富朗,主動表明身分希望請教幾個問題,他親切地回答,令人印象深刻。
北川說,藝術祭舉辦之初,原本以亞洲爲目標,沒有想到許多歐洲人不遠千里而來,他的著作翻譯成各種語文,在歐洲也有許多讀者,這是他始料未及的。
針對舉辦藝術祭面臨的困難,北川說:「儘管阻力很大,但當時我沒有感覺那是困難,因爲每件事情要推動前,要想到可能的後果與因應方式。」大地藝術祭舉行六屆以來,最令他欣慰的是,「許多小村落以前連名字都不知道,現在逐漸發展起來,農村重新展現了活力。」
大地藝術祭吸引全球旅人蔘訪,對農村經濟帶來多大助益?北川說:「這15年來對當地經濟幫助很大,也增加許多工作機會,但這不是我的最大目的,更重要的是讓農村對未來有希望,透過藝術的力量帶動各地區的人相互交流與合作。」
來自各地的年輕志工
最特別的是,大地藝術祭有一支來自各方、超越世代、領域與地區的年輕志工隊伍「小蛇隊」,最初約800多人,如今成長至1500人。家住東京的仙波參加首屆大地藝術祭時大受感動,自2003年起加入小蛇隊擔任導覽解說,成爲當地居民、旅人與藝術家之間的橋樑。
在小蛇隊解說員帶領下,各地旅人深入瞭解越後妻有的內涵,農村裡的阿公阿嬤樂得笑開懷,而這正是北川富朗舉辦藝術祭的初衷。